December 21, 2020

冬至的當令食材


冬至的當令食材

搓冬至湯圓、煮湯圓 草屯富寮社區還做這個動作…表示感謝

21是冬至,很多人都會吃冬至湯圓,草屯鎮富寮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則在大門口黏兩顆湯圓,用來感謝終年辛勞的門神。(記者陳鳳麗攝)

2020/12/21 12:44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很多民眾會吃湯圓,南投縣草屯鎮富寮社區的長輩,則自己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且不忘感謝門神,把兩顆湯圓黏在大門口,用來犒賞和感謝門神的辛勞。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國大說,沒把湯圓黏在門口是傳統習俗,現在較少人這麼做,但長輩都熟悉這項習俗,做起來特別有感。

草屯鎮富寮社區理事長陳國大,不只讓關懷據點的長輩吃湯圓,且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一起動手揉粿漿、搓湯圓、煮湯圓,擔任學校鄉土語言老師的他,也順便跟長輩們重溫與冬至有關的俚語,長輩們小時候都唸過這些俚語而備感親切。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國大舉了幾個諺語,例如「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冬節圓食的燒燒閣甜甜,阿公阿嬤洗碗箸,拜神先用紅圓,準備好過年」。他也說,今天冬至下雨,那按照俚語說法,過年應該會是晴朗的天氣,就可開心出遊走春。

草屯鎮富寮社區的長輩們自己揉粿漿,準備製作湯圓。(記者陳鳳麗攝)

長輩們一起搓圓感覺更有冬至味。(記者陳鳳麗攝)

草屯鎮富寮社區的甜湯圓有另種吃法,就是加入花生粉,吃起來更有香氣。(記者陳鳳麗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古人如何看待冬至(圖)

吃湯圓代表一家團圓。(圖片來源:Adobestock) 看中國網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 。

古代人看待冬至的重要程度就如同現代人過年一樣重視,在《後漢書》中就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事,擇吉辰而後省事。」漢朝百官為了慶祝冬至來臨,將這天定為「國定假日」;不僅如此,後代的帝王也會在冬至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看中國網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 。

冬至爲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所以古代人就觀察到每年日照長短,而日影最長的那一天就是冬至,後來就將當日視為迎接陽氣的日子,並且定為「一年之始」,也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也是冬至堪稱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一天的原因。

古人還認爲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爲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爲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另外民間又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古人並且留下一些有趣的各地諺語: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