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4, 2020

快訊/獅子座流星雨明晚登場 估每小時可見15顆


快訊/獅子座流星雨明晚登場 估每小時可見15顆

NOW健康 · 2 小時前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視力模糊,看東西霧煞煞,一不小心就跌倒!眼科醫師吳昱愷表示,白內障和黃斑部退化為造成老年人視力惡化的主因,前者有如照相機鏡頭,後者則是底片,其中任一受損,都會造成視力缺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身體老化白內障也跟著來 這些族群也是高風險 「身體老化,眼睛也跟著一起老化。」吳昱愷醫師以白頭髮為例,白內障就像是白頭髮一樣,只要歲數一到,很難避免滿頭白髮。尤其高度近視者更容易罹患白內障,台灣近視者比例甚高,超過500度近視者比比皆是,民眾務必於年輕時注意視力健康。另外,糖尿病友也屬於白內障高風險族群。 如何避免白內障?吳昱愷醫師指出,年紀老邁是無法控制的危險因子,但建議從年輕時,就展開護眼行動,做好眼睛防曬,外出時戴上帽子、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對於水晶體的傷害。 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黃斑部病變徵兆不可不慎 至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是造成台灣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也明顯增加。吳昱愷醫師分析,視網膜位於眼球最內層,而所謂的黃斑部是位於視網膜的中央區域,外界景象透過光線折射,聚焦於黃斑部,讓人們可以藉此閱讀、看清眼前世界。 罹患初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患者會感覺視線濛濛,總覺視野中央區域灰灰的,看不清楚;一旦病變嚴重,冒出新生血管導致視網膜積水時,眼前影像就會變形扭曲;如果新生血管造成出血或滲出物,中央視野會幾乎全黑,只剩下周遭一點視野,無法閱讀,最後恐將失明。 葉黃素對抗眼睛老化 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 在預防白內障、黃斑部病變上,除了先前提到預防白內障需避免紫外線強光照射外,吳昱愷醫師說明,目前臨床證實,來自部分水果以及深綠色及黃色蔬菜的葉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護視網膜,並減少老化帶來的氧化壓力與自由基所造成的傷害。 葉黃素是1種類胡蘿蔔素,存在於多種蔬菜及水果中,例如:深色綠葉蔬菜(甘藍菜、菠菜、芥藍菜、綠花椰菜、豌豆)、黃色蔬菜(玉米、南瓜、彩椒、胡蘿蔔)、水果(葡萄、奇異果、柳橙)。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均為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在維持眼睛的健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需由飲食中攝取而來。 不過,台灣外食人口眾多,能夠天天5蔬果的比率不高,如果無法從食物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建議可服用葉黃素保健食品。吳昱愷醫師強調,選擇時應以天然游離型葉黃素為優先考量,雖然價格較脂化型貴一點,但吸收力明顯較高。 SOD游離型葉黃素 吸收力更佳 臨床發現,法國專利香瓜萃取SOD搭配游離型葉黃素,有利身體吸收,保養效果更加提升。根據日本研究數據指出,SOD對身體的益處是一般維生素C的8,000倍、蝦紅素(藻紅素)的20倍、松樹皮的400倍。此外,搭配法國原廠專利去醣基山桑子萃取物,分子更小,更好吸收,且吸收率是一般藍莓的30倍,讓舒適度更加有感。 ▲游離型葉黃素添加SOD,協同晶亮保護力PLUS。另添加法國去醣基山桑子成分可增加舒適感。(資料來源/雲飛選擇;圖/NOW健康製作) 吳昱愷醫師提醒,預防更甚於治療。平日生活除了注意眼睛保健及補充營養外,定期的眼科追蹤也很重要。民眾應養成定期至眼科回診追蹤的習慣,讓專業醫師檢查水晶體及眼底神經,及早發現老化或病變,及早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生殖醫學停看聽 北醫婦科醫師王呈瑋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美國NASA承認2024年的登月計劃無法順利完成

2024年無法完成登月計劃

據《衛報》報導,在最近的一份報告當中,美國宇航局NASA大方承認,想要在2024年將阿波羅時代後的第一批宇航員送上月球可能有點困難,該機構監察長上周發佈的這份消息,裡面直接闡明了要實現此項目官方所要面臨的預算挑戰。

NASA說過要在2021年11月先發射阿提米絲一號(Artemis I),該艘太空船不打算承載任何宇航員,到了2023年再發射阿提米絲二號(Artemis II),會先載著宇航員環繞月球但不會登陸,最後則是阿提米絲三號(Artemis III)將載兩名太空人正式登陸月球,並停留一週,途中會離開太空艙二到五次探索月球表面,該計劃預估將花費280億美元預算(約新台幣8133億元)。

需申請到280億美元資金

NASA需要在2021年到2025年間申請到大約280億美元,才能按照原本預定的時間表來實現登月計劃,不過在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遭遇了好幾次的重大挫折,當然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是其中之一,這多少都會影響到經費不足的窘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用了SLS(Space Launch System)重型運載火箭將宇航員送入獵戶座太空艙,最後則前往月球,不過此次開發計畫就遭到了COVID19的嚴重影響,在今年早些時候有好幾個關鍵設施不得不緊急關閉。

「獵戶座」也一直處在虧損狀態

即使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影響到該計畫,根據報導,「獵戶座」一直以來都在虧損的處境當中,獵戶座太空船設計非常複雜,所以它才可以容納到 4~5 名機組人員,而當時阿波羅太空船只能搭載到3 名人員,先前「獵戶座」就計劃了好幾次的載人和非載人發射任務,但是這幾次任務都被官方推遲了好幾年,這意味著NASA月球開發也需要延遲好一段時間,所以若NASA無法及時在2024年完成載人登月任務其實也不會太令人意外。

自從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完成任務返回地球之後,美國就終止了登月計劃,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都沒有再登上月球。對此,外界傳聞、猜測甚至陰謀論從未間斷,而NASA官方也從未給出令外界滿意的回答,好不容易近幾年NASA發布了要讓人類重返月球的消息,但卻遲遲因為外界因素而延後計畫的發展,不過既然NASA官方對於此次登陸月球計畫都有所行動了,看來人類再重新踏上月球表面的日子也不會太遙遠。

圖片來源:NASA

資料來源:VICTOR TANGERMANN(2020,NOVEMBER 19).NASA ADMITS IT PROBABLY WON’T BE ABLE TO LAND MOON ASTRONAUTS BY 2024. Futurism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美國NASA登月計畫18人 台裔太空人林其兒入列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一人是來自台灣的林其兒(圖)。(圖取自NASA Flickr網頁,CC BY-NC 2.0)

(中央社奧蘭多1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一人是來自台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他們將為登月計畫接受訓練。

「阿提米絲」是人類重返月球的計畫,自1972年NASA阿波羅(Apollo)計畫結束後,迄今沒有人類登月。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NASA 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本週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國家太空委員會 (National Space Council)會議中表示:「這是阿提米絲計畫太空人的第一支核心隊伍,我說得很清楚,還會有更多人。」

兼任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的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會場一一誦讀這18名太空人的名字,並說:「我要稱你們為未來的英雄,你們將帶我們重返月球,且不只於此。」

根據NASA資料,林其兒生於台灣台北市,於2009年獲選為太空人,他曾在太空中待了141天,兩度執行太空漫步,即艙外活動。

47歲的林其兒擁有生物學學士學位、心血管生理學碩士學位及醫學博士學位,在成為太空人之前,他曾是支援太空梭及太空站任務的外科醫師。

NASA希望於明年啟動第一次「阿提米絲」任務,但不載人,任務目的是測試名為「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的巨型火箭及太空人未來要搭乘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

「阿提米絲」首次載人任務預定於2023年執行,這次任務將掠過月球,不會降落。

再下一次任務稱為「阿提米絲3號」(Artemis 3),這次就會登上月表,地點可能會在月球南極附近,科學家先前發現這一帶的隕石坑有冰凍水,對此深感興趣。

布萊登斯坦數度提到,「阿提米絲3號」任務將把「下一位男性太空人和第一位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091212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