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星巴克保溫杯免費送」 事實查核中心:詐騙網址勿點
新頭殼 · 5 小時前
[新頭殼newtalk] 台南市實物愛心銀行溪北分行今(9)日以茶會方式舉辦「歲末感恩茶會」,對所有協助推動愛心銀行的團體和熱心民眾表達謝意。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長陳榮枝表示,實物銀行主要針對弱勢民眾或因故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等家庭,採取短期救濟的方式,並設有社工員提供專業服務,陪伴民眾共同面對生活困境。 陳榮枝指出,實物愛心銀行溪北分行自今年2月17日試營運以來,截至11月底,在各界人士的愛心捐贈下,共有2,915人次受益,溪北分行除連結民間社團資源外,為了讓居住在偏遠區域不便外出的家庭也能得到物資協助,更主動出擊,提供行動物資專車的服務。 他強調,歲末感恩活動特別以茶席方式,搭配悠揚樂聲,讓捐贈單位透過茶敘,增進彼此交流,期盼以此提升溪北分行與各捐贈單位連結,持續為溪北各行政區弱勢家庭注入溫暖的力量。希望大家都能發揮雞婆心,只要發現街頭巷尾有需要協助的弱勢,隨時可聯繫實物愛心銀行溪北分行06-6325535。 實物愛心銀行溪北分行由社團法人台灣普力關懷協會所承接,服務範圍為整個台南市溪北區,包括:後壁、東山、白河、下營、柳營、六甲、官田、大內、西港、麻豆、佳里、七股、將軍、學甲、北門,鹽水及新營等17區。 以拼貼、蝶古巴特等手工藝品在夜市擺攤的街頭藝人蔡武勳,4年前罹患癌症,他雖未被病情擊倒,卻在此波疫情衝擊下,業績慘跌近半,擺攤整夜,經常收入不足支付攤租,甚至並無分毫收入,讓他的生活受到嚴重衝擊,幸實物愛心銀行能提供白米、奶粉、罐頭等民生物資奧援,讓他不用為三餐操煩,可以專心創作、展售。 實物愛心銀行溪北分行試營運以來,在社會局、各相關單位及民間團體的支持下,讓愛心物資得以持續溫暖溪北各行政區的弱勢家庭,承辦這項業務的普力關懷協會特別辦理一場溫馨的歲末感恩茶會,由普力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慧芳代表感謝社會大眾對於實物銀行溪北分行的支持,也對外分享今年的服務成果。到場參加的還有市議員蔡育輝、沈家鳳、蔡筱薇、新營區長魏文貴等人,茶會現場氣氛溫馨活絡,新鳳獅子會長林宜潔更當場捐贈3萬元善款,令人敬佩不已。更多新頭殼報導川普稱霸2020台灣熱搜人物! 民眾黨「奇女子」竄升甩開陳時中、丁允恭「我媽沒有在中國賣茶」 黃捷: 再以訛傳訛抹紅家人 不排除提告
6個數字秒懂!再次和「基隆」相遇的23個日常關鍵字
每逢周末,網路同溫層就被基隆洗版,踩踏著深澳自行車、潮境公園的掃把、偶爾瞥見哪個地方又舉辦了市集…,一切早習以為常。
無論是國慶晚會、陽明海運好港節、正濱漁港光雕、星濱山的各式體驗工作坊等,都不由得擔心少去一週,就會錯過基隆的精彩片段。而確實,那些有趣的事,都在基隆一次次發生。再次與基隆相遇,在地主編和編輯團隊激盪出不同視角,帶你看見深刻、又日常的基隆。
六個數字秒懂基隆
#4 基隆人口密度排行全台第4
常常覺得基隆很擠?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基隆人口密度排行全台第4,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779人。前3名依序為台北市每平方公里9,732人、嘉義市4,460人、新竹市4,309人,看到數據後,擁擠感是不是頓時減輕很多?
#5 2020縣市長之施政分數林右昌市長排名全台第5
基隆的幸福革命,我覺得是市府跟市民團結的成果。市長林右昌於《遠見》2020縣市長施政分數排名全國第五。這項分數,來自對縣市長在教育、環保、警政治安、道路與交通、消防與公共安全、醫療衛生、觀光休閒、經濟與就業等八大面向表現評價,表現不俗。
#15 基隆房屋坪單價15萬
在雙北買不起房的壓力,在基隆似乎得到喘息空間,即使是新成屋坪單價也約莫落在20-25萬之間。但基隆也是有豪宅區的,目前最貴的田寮河岸豪宅建案坪單價約落在36-38萬,也頗驚人。
#20 基隆市區到台北市的車程時間僅20分鐘
基隆對台北而言是「遠得要命王國」嗎?實際上,基隆距離台北市約莫不到20分鐘車程時間,台北人真的誤會基隆了啦!
#60 平均每餐只需要花費60元
基隆平均一餐這價位就能吃飽飽,煎餃配酸辣湯、滷肉飯配豬血湯、乾拌麵配豆干包湯,街邊到處都能自由配,選擇還不少。
#199.9 基隆一年降雨天數近200天
據氣象局統計,號稱「雨都」的基隆平均一年下雨天數為199.9天,僅次於蘇澳和大屯山鞍部。所以基隆人不管去哪都要帶傘,早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在地人ㄟ日常關鍵字 「吃」是基隆人的動詞
像米苔目、雞捲、大腸圈這種外地人的午晚餐組合,正是在地人的早餐選項。雨都人的早餐彷彿就從「街頭小吃」開始,其中還不乏蔥油餅加餛飩湯、滷肉飯配肉羹湯的組合。對基隆人而言,吃飽就得上工去,早餐有湯、有肉、有主食,就是幹活兒前身子骨的強力後盾。
#燒賣
經由主編極力推薦,我們見到「基隆燒賣」本尊。基隆小吃以經濟實惠「粗飽」聞名,不是編輯團隊不會吃,只是基隆就連燒賣也是港式燒賣的兩倍大,十字路口吃兩攤就已經全軍覆沒。
舉凡咖哩飯、咖哩炒麵、沙茶咖哩到咖哩肉餅,「咖哩系」美食是另一種代表基隆的美食指南。
#黑白切
到處都有黑白切,肝連、大腸不稀奇,如果想體驗一下正港基隆人的黑白切,絕對要點大腸圈(糯米腸)、吉古拉(竹輪)、豬皮,嘗嘗基隆口味的黑白切。
#馬露醬
台北人用愛之味甜辣醬,台中人愛淋東泉辣椒醬,基隆店家淋在乾麵、雞捲、甜不辣上的橘橘甜甜微辣醬汁,其實是基隆從日治時代就有的「丸進辣椒醬」,因為漢字「丸」的日文發音為MaRu,所以也被稱作「馬露醬」。
#剝皮魚
代表基隆的魚,在地主編覺得是「剝皮魚」,小時候在外木山漁港非常好釣。剝皮魚的漁獲豐收期在秋天,食用前必須把身上的厚皮剝除,是它命名的由來,也因鮮嫩肉質與刺少的特性受到喜愛。
#垃圾船
基隆港最早的船,不是台馬輪,不是探索夢,而是垃圾船、清潔船。每天靠它固定清理海上的垃圾,維護港口與水域環境,才會有人願意親近這片海。如果你遇見行駛中的白色清潔船,那正是港務公司2020年最新採購的法國新型多功能清潔船。
十個旅人關鍵字 邀請你從這接地氣 #Keilang
目前我們認知的基隆英文拼音是「Keelung」,但1597年西班牙人Hernando在《An Explorer of the Southeast》提到「雞籠」用的拼音是「Keilang」,這也是首次西方文獻上出現關於基隆的記載,而當時西班牙人對軍事位置和物產資源,都賦予極正面的評價。
#防空洞
什麼,基隆家家戶戶旁邊很常出現防空洞?是的,基隆防空洞源自日據時期大量建置做為戰爭指揮據點跟避難所。經過社區居民以及業者陸續改善,像是台大城鄉所的防空洞小組-化被洞為主洞不但考古、蒐集資料,同時結合基隆青年陣線、星濱山等地方團隊,讓黑暗不為人知、疏於管理的洞窟變成一趟趟小旅行,洞裡的傳奇故事也重新被揭開。
#委託行
基隆仁愛區「委託行」堪稱是台灣1960、1970年代的國外選貨一條街。由於靠近港口又有美軍停泊補給軍需,舉凡服飾、玩具、藥品等所有國外來的「舶來品」都在這邊聚集交易流通。如今的委託行街區靠著近年商圈振興再生,青年們在這裡紛紛開設個性小店、特色餐廳與咖啡店,展現基隆的另一種當代風華,卻又不失地方氣味。
#雞籠中元祭
若要論誰是台版「可可夜總會」,「雞籠中元祭」絕對當仁不讓。農曆七月是台灣人戰戰兢兢的月份,基隆在這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開燈放彩、祭祀遊行,近年更融入了燈節、表演、嘻哈元素者,讓這所謂的「國家文化資產」擁有源源不絕的活力。
#潮藝術
潮藝術活動從海科館發跡,過去秉持「海洋永續」透過環境藝術與美學串起藝術家和居民的生活。而逐年整體展區,從八斗子海科館一帶,走到正濱漁港以及和平島靠岸的船舶上、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海港文化藉由「藝術」展現這個老城市的新潮流。
#漁夫鍋
來基隆的時候,吃過「漁夫鍋」嗎?原本是基隆產業發展局與地方漁會主辦的「漁夫嘉年華」特色,2018年起變身為海鮮版食神大賽「漁夫鍋競賽」,讓火鍋、乾鍋、創意鍋百家爭鳴。每年秋天獲選決勝的鍋物,也成為在地餐廳的冬令指定菜色,必須嚐嚐。
#魚市場
既然提到了海鮮,就不能不提到基隆版築地市場「崁仔頂」。深夜開市營業到清晨的崁仔頂,從清朝迄今有百年歷史,深夜熱鬧的人潮與漁獲叫賣,總讓人忘了睡意。擔心人生路不熟的旅人們,可以隨著地方團隊雨都漫步的導覽,夜探基隆。
#繪本插畫
基隆應該是最愛用繪本、插畫做行銷的城市!除了市府歷年推出「香味旅行」、「基隆的N種吃法」、「簡單輕旅行!走走基隆」等手繪地圖,在地的星濱山團隊也發起「大魚來了-正濱港灣共創插畫節」募集藝術家駐港創作,推出繪本故事書。2020年市府也推出LINE原創貼圖,緊緊抓住年輕人的心。
#好像很多人在基隆做地方創生
有這種感覺吧!像是雞籠卡米諾、雨都漫步、星濱山、基隆青年陣線、雞籠怪奇博物館,粼島旅宿、八斗邀Badauyao餐廳、海洋廢人、山海工作營、基隆特色公園養成計畫、地方媒體基隆海嗨與東北風雜誌…等,感覺你認識的某個人就為了基隆的美好而努力著。
#基隆城市設計博覽會
2021基隆最值得期待的盛事,就是「基隆城市設計博覽會」。很多人說,基隆近年改變很大,它也是一個典型從「都市設計」出發改造的城市。明年,基隆會怎麼演出,我們、你們、在地人想必都拭目以待!
文/老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 欣旅遊BonVoyage,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三倍券還沒花 飯店0元續住 抽住宿券
中央廣播電台 · 3 小時前
澳洲到底有多少隻無尾熊,長久以來是個大哉問,澳洲官方已經在11月通過計畫,要在明年發起無尾熊「普查」,希望解開這項謎題,獲得更多數據作為保育政策後盾;不過,關於這項壯舉是否有助於保育,也在澳洲國內引起激辯。 大哉問 澳洲到底有多少隻無尾熊 澳洲政府11月底通過無尾熊普查計畫,明年開始在全國統計無尾熊數量。澳洲官方上次對無尾熊數量進行統計已經是8年前,在該次統計中,只有在部分區域進行估算,統計結果範圍相當大,例如一個區域估算出來的無尾熊數量落在3萬3,000隻至15萬隻間。澳洲政府這次想藉新普查,更準確調查無尾熊數量,以彌平數據缺口。在先前,也有不同研究估算無尾熊數量,但結果差異相當大,造成許多困惑。根據一項2016年發表在「生物多樣性與分佈」期刊(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的研究,澳洲境內的無尾熊超過30萬隻。澳洲無尾熊基金會(Australian Koala Foundation)2019年中的統計則顯示,澳洲無尾熊只剩不到8萬隻,這個數字甚至可能低到4萬3,000隻。近來,造成無尾熊數量大減的原因是夏季的叢林大火,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統計,在2019年夏季大火中,至少有超過6萬1,000隻無尾熊喪生、受傷和流離失所。甚至有其它研究指出,叢林大火已經讓無尾熊面臨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的狀態,也就是該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不過,也有科學家質疑這個說法。面對統計數據缺口和研究結果不一,保育人士大感頭痛,這讓他們在叢林大火後無法根據無尾熊數量和分布數據,制定出最好的復原計畫。澳洲環境部長李伊(Sussan Ley)11底在公布普查計畫的聲明中提到,聯邦政府了解缺乏數據造成的困難,這項總額達1,800萬澳幣(約1,358萬美元)的無尾熊計畫,將會給予保育團體支持,對在叢林大火遭到重創的無尾熊和棲地進行復原工作;其中200萬澳幣(150萬美元)會用來統計全國無尾熊數量和分布,以利作出更好的因應措施。無尾熊數量怎麼計算? 至於實際上要怎麼計算無尾熊,則是個大學問。無尾熊是出了名的難以偵查,它們習性安靜且具有保護色,常高高坐在樹上,而且愛好獨居,一天還需要約20小時的睡眠,因此常是靜止不動,以至於要觀察到它們很困難。此外,要完全掌握所有無尾熊的棲地位置也具有困難度,計算時恐有缺漏,這都讓準確計算無尾熊數量充滿挑戰性。這次無尾熊普查行動中,則將採用更多新方法,例如以無人機進行熱偵測,以及偵查狗相助,有望大幅提升計算準確度和速度。以傳統的方法,會出動多組人馬到同一棲地進行偵查,再比對數據,不過人眼偵查的準確度、效率總是較低。這種人工計算方式,只能計算到一地約20%至80%的無尾熊數量。預計這次將採用的其中一項新方法會借力偵查狗狗,它們能嗅到無尾熊的蹤跡和糞便,可更好地掌握無尾熊數量和活動範圍。根據澳洲線上媒體The Conversation引述的一項研究,偵查狗計算的準確度比光以人眼偵查要高上150%,且快上20倍。另一項方法是,以聲音追蹤在繁殖期會發出求偶叫聲的公無尾熊。對於偏遠、或難以到達的地點,最有效的則是出動無人機進行熱偵測,不過,這只能在氣溫低時使用,因為無尾熊濃密的短毛,隔熱保護絕佳,何況無尾熊本身也不太會散熱。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生態學家威森(Desley Whisson)表示,若能好好結合這些方法,本次無尾熊普查準確度誤差預計只有10%。保育人士:澳政府邊算無尾熊邊破壞棲地 不過,多個環境組織則對澳洲政府這項計算無尾熊的壯舉潑冷水。澳洲23個環境與動物保育組織3日在連署公開信中表示,計算無尾熊的這項政策緩不濟急 ,並要求立即停止在無尾熊棲地清除林地與進行開發計畫。公開信中指出,在莫里森政府下,無尾熊棲地不斷遭到破壞,「無尾熊沒辦法等國家來計算它們的數量。它們已經在刀口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大洋洲區域主任基布勒(Rebecca Keeble)說,「算無尾熊就像是在鐵達尼號沈船時,還在算船上的抽屜數量一樣。在政府作它的研究的時候,這個標誌性動物又更接近滅亡。」威森則歡迎政府的這項計畫,可以更好了解無尾熊分布,但同時也警告,當局應該立即採取更多積極措施。「我們已經知道無尾熊數量在減少,現在迫切需要保育無尾熊棲地的行動。」無尾熊普查結果怎麼應用是重點此外,澳洲聯邦政府會怎麼使用普查得到的無尾熊數量與棲地相關數據,也受到關注。雪梨晨驅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聯邦政府理論上可使用這些普查數據推行保育政策,並評估各州的開發計畫;但這樣一來,聯邦政府和具有開發首要決定權的各州政府間,很可能產生衝突。另有環境人士建議,普查應該涵蓋「威脅製圖」(threat mapping),更好地了解各無尾熊群體所面臨到的不同威脅,而不是單純進行數量統計。這項普查計畫將會在明年正式上路,澳洲政府已經矢言,這項計畫不會走回頭路,而到底澳洲聯邦政府未來會不會使用普查數據,以推行更有力的保育政策,環境人士將會繼續監督。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我們有生之年將目睹牠的滅絕?澳洲國寶無尾熊面臨一場艱困的生存之戰 拯救澳洲無尾熊 WWF出動無人機灑膠樹種子 搶救巨蛙大作戰 國際合作保護瀕危物種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