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米餅用國產米鎘超標 農糧署有疑慮將追查農田汙染
消基會抽檢米粉、米精、米麩、米餅等嬰幼兒常吃20件米製品,其中發現4件鎘超標,不合格比率高達2成。農委會表示,就原料稻米來說是符合重金屬限值標準,但是做成嬰幼兒食品不符合;要等待衛福部提供產品原料來源,才能進一步追查上游。
根據消基會抽驗結果,包含「義峰糙米麩」、「旺仔營養精純米餅量販包」、「三立乳兒米餅」、「喜稼園米餅(糙米)」等4件,驗出鎘含量介於0.05至0.3ppm間,根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鎘的限量是0.04ppm。
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林傳琦表示,從原料品的角度看,在衛福部的標準是針對食品的重金屬標準規定,以鎘來說是符合原料米;稻米來說是符合重金屬限值標準,但是做成嬰幼兒食品不符合。
他表示,米餅被驗出含鎘0.05到0.3ppm,從食米的角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這個事件,還是要了解來自哪些產區,配合環保署重金屬汙染(土壤、水質)的檢測部份了解狀況如何,但是看食米(白米)的標準0.4ppm。
林傳琦說,回過頭了解農地,就是輔助了解當地的狀況,本來就安全狀況底下,要做成嬰幼兒食品,原料部份,原本的含量就更低,才會符合後端食品的標準。衛福部在訂定標準,目前嬰幼兒原料沒有標準。假設超標了,就會回過頭去看農地,就是資材組跟環署長期合作農地檢測,要公告、長期整治。
農委會農業資材組組長黃俊欽表示,今年抽查589件,僅有5件農田鎘汙染超標,約有0.5公頃農田與農產品被剷除銷毀;已經與衛福部聯繫,請衛福部提供業者原料來源,才能進一步追查上游;等待位福部追查這次超標產品的原料上游,若有農田汙染疑慮,農糧署會進一步追查。
米餅鎘超標》旺旺昔稱原料是昂貴東部米 今發聲明變公糧
嬰幼兒米餅驗出鎘超標 醫師:吃多恐傷腎、骨
消基會今天公布,於雙北市隨機購買20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有4件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過限量0.04ppm,最多超標近7倍;衛福部食藥署也已要求地方衛生局針對疑似超標產品進行稽查,如屬實將開罰。針對鎘對人體的影響,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則表示,鎘的代謝很慢,長期累積對骨骼和腎都會造成影響。
消基會今年中旬到雙北的量販店、母嬰用品專賣店、藥局、網購通路購買米粉、米精、米麩、米餅等嬰幼兒常吃米製品共20件,抽查發現有四件嬰幼兒米餅重金屬鎘檢測超標,產地都來自台灣,包括「義峰糙米米夫」、「旺仔營養精純米餅量販包」、「三立乳兒米餅」和「喜稼園米餅(糙米)」。
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一般食品的鎘含量依不同原料有不同限量標準,米的含量為每公斤0.4毫克、麥則為每公斤0.2毫克,三歲以下嬰幼兒穀物類的輔助食品和副食品,則更嚴格,限量每公斤0.04毫克以下。但本次超標的產品則介於每公斤0.05至0.3毫克。
楊振昌表示,鎘在體內需十至廿年才有辦法代謝,和比較常見的重金屬鉛一樣,代謝都特別慢。而且鎘非身體必要物質,且會取代骨骼裡的鈣,導致嚴重骨骼軟化,容易發生骨折,後續癒合也不佳。日本在1950年代便曾發生「痛痛病」,也就是大量鎘中毒事件。
另外,鎘也可能透過呼吸進入體內,嚴重也會造成肺癌,急性症狀則常見肺水腫。治療上,要立即停止暴露,如果症狀嚴重,可用螯合劑治療。由於孩童的體重較輕,相同的重金屬含量對小孩影響較大,因此在限量標準上,嬰幼兒食品必須更為嚴格。
但他也坦言,臨床上尚未碰過因食物造成鎘中毒的案例,較常見的是全家吃大型魚類,造成汞中毒的案例。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