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4, 2022

美而快打造NFT網紅孵化器 延伸虛擬網紅商機


美而快打造NFT網紅孵化器 延伸虛擬網紅商機

img]

電商業者美而快 (5321-TW) 今 (22) 日宣布,旗下子公司禾東國際將以 White Labs NFT 平台與 33 隻無聊猿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擁有者簽約取得 IP 授權,獨家發售 3D 立體公仔、時尚服飾等限量實體商品,並首創對無聊猿公仔發行專屬的 NFT。

美而快董事長廖承豪指出,透過投資禾東國際,以 White Labs 新品牌進軍 NFT 領域,等於把實體網紅的操作經驗延伸到虛擬網紅,是再次內部創新。

廖承豪強調,無聊猿僅是第一個 NFT 項目,未來還會鎖定國內外高人氣 NFT 項目,以同樣類似模式繼續孵化不同 NFT 網紅,並針對二創實體商品再發售專屬 NFT,讓實體商品擁有者也能回到虛擬世界交易。

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進一步說明,NFT 在全球掀起熱潮,但大部分只能在虛擬市場交易,型男潮女們想要擁有一隻無聊猿只能用以太幣購買,進入門檻高,此次美而快注意到市場機會,成為國內第一家將 NFT 數位藝術實體化、規模化的公司。

王志仁也解釋,合作是以 IP 授權而非買斷的方式,原本的無聊猿 NFT 擁有者無須割愛出售,即可獲得衍生商品的分潤,而未來消費者除了可以在 White Labs NFT 平台官網上購買實體商品,也能在全球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上進行交易。

無聊猿 (BAYC,The Bored Ape Yacht Club) 有 NFT 界超級網紅之稱,一隻單價最低從 94 顆以太幣起跳 (約新台幣 700 萬元),據 OpenSea 交易平台顯示,這次美而快簽下的 33 隻無聊猿,總市值超過 2.3 億元。

由於台灣本土饒舌天團玖壹壹團長春風,本身也是 NFT 玩家與無聊猿的收藏者,看上美而快的網紅品牌電商操作能力,成為第一位授權合作者。

NFT醜聞連環爆,用戶資產被盜、假貨氾濫!各大平台下一步怎麼走?|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img]

NFT蔚為潮流的現在,許多企業、藝術家都開始投入相關產品,而擁有一個自己的NFT、數位資產也不再如此稀奇。然而這個新興的領域,仍存在各式各樣的難題需要解決,從仿冒品、未經授權的假貨,到駭客的虎視眈眈,都為NFT產業帶來不小的問題。

NFT現大規模竊盜,百萬美元數位資產不翼而飛

近日就傳出大規模NFT盜竊的事件,駭客利用釣魚式網路攻擊的手段,從32位用戶手中竊走254個NFT,總價值據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估計,達到170萬美元(約新台幣4,700萬元)以上,其中甚至包括該領域非常有名的無聊猿NFT。

區塊鏈媒體《Coindesk》指出,最初是「OpenSea智慧合約存在漏洞」的消息在社群媒體上傳開,使得OpenSea趕緊介入調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最終他們在聲明中指出,這是一起釣魚網路攻擊。

這次攻擊利用了Wyvern協議中的特性,這是一種數位資產交易的交換協議,OpenSea也是利用該協議進行交易。OpenSea執行長戴文.芬瑟(Devin Finzer)在推特上解釋,受害者相當於簽署了一份大部分留白的合約,而駭客則再填上自己的合約,能不花費一毛錢轉移NFT的所有權。

外媒《The Verge》形容,這如同受害者簽署了一張空白支票,讓有心人士填上自己想要的數字,奪走他們的財產。不過OpenSea對外澄清,這次攻擊並非來自平台內部,而是受害者可能在接觸外部網站、陌生電子郵件時遭到釣魚。

令人費解的是,諷刺Web 3發展的觀察網站《Web3 is going just great》提到,有一名受害者莫名收到被駭客盜走的一部分NFT,以及50枚以太幣(約相當於13萬美元),但其餘犯罪所得超過1,000枚以太幣就又被轉入其他的錢包。

這並非NFT領域首次出現盜竊案,今年1月美國Ross+Kramer畫廊老闆陶德.克萊默(Todd Kramer)就被駭客騙走價值220萬美元的15個NFT,最終是OpenSea主動凍結了無聊猿等NFT的交易,才幫他找回珍貴NFT。至於這次是否會按照上次作法收場,或許有待OpenSea官方進一步的公告。

假貨猖獗難根除,交易平台下一步怎麼走?

但駭客的覬覦絕不是NFT領域唯一的風險,另一個更為普遍的問題是假貨猖獗。任何人都能隨意製作NFT放上交易網站出售,但誰能確保上傳的作品是自己的著作,或者得到作者的授權?

曾在去年3月,出售推特創辦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第一條推文的交易平台Cent,就在上週傳出已經暫停了NFT交易。他們遇上的問題包括,有人在未經許可下出售其他NFT的副本,還是有人將他人作品製作成自己的NFT等等。

Cent執行長兼創辦人卡麥隆.赫賈茲(Cameron Hejazi)透露,這些問題非常嚴重,而且難以根絕,一本萬利的情況下,人們會不斷製作這些假貨上架販售,「這種狀況不斷發生,即使我們封鎖違規帳戶,但就像打地鼠一樣,封鎖一個就會冒出更多個出來。」

Cent已經不是主流的NFT平台,赫賈茲認為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於各大平台上。例如OpenSea先前就坦承,利用免費工具打造的NFT當中,高達80%以上都是仿冒品或有侵權問題,雖然打算限制免費用戶可建立的NFT數量,卻遭到用戶反對而罷休。

目前OpenSea也還沒提出替代方案,僅聲稱會利用多種辦法阻止有心人士,並繼續支持創作者,現在又遇上NFT竊盜的問題。而Cent很乾脆,坦承將暫時引入中心化的控管機構,希望能在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問世前保護創作者的權益。

NFT的興起吸引眾多民眾及企業湧入,但規範與環境都還跟不上這塊走在科技最尖端的領域,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一一浮現,人們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避免受到傷害,也是嘗試新技術前必須預習的課題。

資料來源:Coindesk、Reuters、Kotaku

責任編輯:侯品如

未來內容為王 雙A搶進NFT領域

img]

元宇宙正夯,雙A看好未來內容為王的商機,齊跨NFT領域布局。華碩近來積極於紐澳地區擴大推廣旗下創作者ProArt系列產品線,今年初並為此建置線上NFT畫廊,鼓勵創作者投入NFT數位藝術品創作。宏碁則是透過投資新創團隊思偉達創新科技,宣告正式跨入源於區塊鏈技術的NFT發展商品化及數位藝術商機。

看好創作者PC市場未來的續航力,華碩在混合工作模式的新生活型態興起之際,於各主力市場加快腳步擴大推廣。今年1月中旬華碩的紐澳團隊即率先聚焦NFT領域出擊,舉辦第一屆的The Asus Creator Xchange Challenge 2022創作者數位藝術作品競賽,短短一個月內已吸引不少創作者,發布十多幅具獨創性的NFY數位藝術品,且皆係透過ASUS ProArt系列PC進行創作。

為保護創作藝術家的版權及權益,華碩強調,提供的NFT畫廊並不涉及任何買賣的商業行為,所有NFT畫作皆為藝術家所有。不過透過這項創作競賽及線上畫廊展示,華碩成功吸引了數位新藝術創作界的注意,亦有助其ProArt系列產品線的口碑行銷。雖然目前僅在紐澳市場首辦,但成效也引其它地區團隊關注,可說為華碩推進跨向NFT數位藝術領域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宏碁則宣布策略投資新創團隊思偉達創新科技,看好內容創新將成為未來在虛實整合中多元展現的重要關鍵,欲藉由思偉達佈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經驗,加上宏碁的跨國技術含量,共同實現產業數位化的展現。

思偉達創新科技成立於2017年,創立後首年便率先推出亞洲第一間分散式交易所「STARBIT EX」。創辦人鄧萬偉也曾致力於台灣證券型代幣業務STO的推動,並於2021年成立「Jcard這咖」NFT發行交易平台。

先前宏碁旗下子公司倚天酷碁也曾與「Jcard這咖」平台攜手,在國片「再說一次我願意」中首創發行「NFT+支付對鍊(附贈悠遊卡功能)」的虛實整合紀念品,將NFT做為消費者觀影後的數位紀念品。

宏碁預期,未來虛實整合下將帶動的硬體、軟體及IP文創產業成長契機,而源於區塊鏈技術的NFT發展商品化,也將帶來藝術數位化的嶄新機會,皆有助於集團跨入區塊鏈及數位藝術的營運新領域。

紐約證交所發行NFT,還要申請加密貨幣交易所!這股熱潮如何吹進華爾街?|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img]

Web3,正持續且猛烈地衝擊美國的金融體系。

2月16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被公開。它希望建立一個「加密貨幣與NFT交易所」,並與OpenSea等Web3公司競爭。OpenSea是一家NFT交易平台,它在7月份的估值為15億美元,現在的估值已超過130億美元。顯然,作為盈利機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希望能加入這一賽道「分一杯羹」。

這不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第一次示好Web3。去年4月,為了紀念Roblox、Spotify等6家知名上市公司的首批交易,紐約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套NFT。

並非只有紐約證券交易所一家金融機構入局,幾乎在同一天(2月15日),摩根大通也宣布進入元宇宙。摩根大通在「虛擬土地平台」Decentraland上建立了一間休息室,裡面有一張該公司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的照片。

此外,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香港)也早在去年12月購買了The Sandbox上的虛擬地塊。普華永道透露打算建立一個Web3諮詢中心,以促進新一代的專業服務,包括會計和稅務。

紐約證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畢馬威……金融行業各個細分龍頭機構向Web3進軍,它們是在炒作?還是真有詳細計劃?

華爾街精英,流向加密金融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監管部門高級主管,流向了Web3公司,並準備在加密世界奮鬥一場。

本週二(2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副總經濟師Scott Bauguess宣布加入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擔任全球監管政策副總裁,他在加入之前在SEC工作了10多年,是一名華爾街金融老將。

無獨有偶,也在本週(2月14日),美國SEC前官員Justin Slaughter擔任Paradigm政策總監,幫助Paradigm團隊及投資組合項目解決加密政策和監管相關的問題。Paradigm是一家加密風險投資機構,其創辦人Matt Huang在24歲時便投資了字節跳動,給他帶來了2000倍的投資回報。

Justin Slaughter認為:「加密貨幣可以成為經濟增長和增加競爭的力量,太多人被排擠在少數公司主導的金融體系之外,無法獲得現代經濟生活核心的技術創新,包括更實惠的儲蓄和轉移資金的方式。」

在中國,隨著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普及,如需轉帳與資金轉移,可以瞬間完成。然而在跨境支付領域,仍存在手續費高、轉帳時間長、政策影響因素大的痛點。而加密貨幣的出現,讓一部分華爾街精英發現了傳統金融覆蓋區域外的「盲點」。

當然,這只是加密金融存在的原因和作用之一,實際上吸引金融精英的更可能是加密金融給他們帶來的比傳統金融機構更高的薪水以及加上「一萬倍槓桿」的未來。

多名Web3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虎嗅表示,其薪資來源往往由固定薪資+加密貨幣構成,更有部分企業本身便發布自家貨幣,甚至優先給內部人士消息空投,這讓他們的薪資上下限十分彈性,吸引了許多資金偏好高風險的人群。

而這一薪資發放的「創新」,也在美國逐漸擴散至政府、體育等多個行業。

紐約市長Eric Adams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個月宣布,第一份薪水將換算成比特幣和以太幣發放。Adams表示,紐約是世界的中心,希望其成為加密貨幣和其他金融的創新中心。當然,過高的理想總是費錢的,Adams也許同樣逃不過這樣的命運。2022年1月被「譽」為比特幣歷史上第三糟糕的一月,下跌了將近20%,如果按照1月底的比特幣價格發放,市長的薪水將大打折扣,但如果按照1月初的價格,市長將喜笑顏開。

馬克思有句名言:

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總有人追求100%甚至300%的利潤,然而加密世界動輒3000%的利潤想當然會引起華爾街精英的瘋狂,即使他們,也很少有人玩過這麼「槓桿」的遊戲。

上有紐約市長大力支持,下有足夠的利潤支撐,華爾街精英瘋狂湧入Web3,連前SEC主席Jay Clayton這樣的高官都加入了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而這家對沖基金公開擁有的加密貨幣便有10億美元之多。

金融機構的「網路化」與網路的「金融化」

美國正形成兩大金融生態圈。

一種是以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等傳統交易所為核心的「金融交易市場生態圈」,它們主要給全球各個公司提供股票交易服務;另一種便是以加密交易、NFT交易為主的「加密金融生態圈」。

一部分人堅守著傳統金融的陣地,認為加密貨幣及其相關的市場是「潘多拉魔盒」,將給美國帶來災難。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果就是其中最堅定的反對者。

查理·芒格認為比特幣令人作嘔,他認為:「中國禁止加密貨幣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希望這東西從來沒有被發明過,也永遠不會買加密貨幣」。而巴菲特也堅持認為,加密貨幣就是一場泡沫。

而馬斯克則用一條推特回應查理芒格。他說:「2009年,我曾和芒格共進午餐,他向整個餐桌的人說特斯拉將如何失敗,這讓我很難過,但我告訴他,我同意所有這些理由,我們可能會死,但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美國成年人中有24%的人持有和馬斯克一樣的觀點,他們擁有加密資產。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思想,實際上比技術更重要。

傳統金融生態,通過股票的轉化,讓公司和世界經濟更加有活力。而加密資產本身就是為了改變中心化的金融生態,希望通過更公平的方式影響線上線下自然人的交易模式。

或許有一天,當我們打開2050年紐約市中心希爾頓酒店的窗戶,華爾街的路人依然行色匆匆,但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全稱不再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而是「紐約證券與加密資產交易所」。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責任編輯:傅珮晴

NFT上「假貨」太多太氾濫,曾拍賣百萬美元 NFT 的平台宣告歇業

img]

NFT 是一種存在於區塊鏈上的數位資產,雖然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NFT,只有購買者真正地擁有它。圖像、視訊、音樂、文字等各種數位對象,都可以作為 NFT 買賣。購買某物的 NFT,比如圖片,通常並不意味著買方獲得了原來圖片的版權。

Cent 首席執行長 Cameron Hejazi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他們過去封禁相關帳戶的努力好似打地鼠,「每次我們禁止一個時,就會出現另一個,或者再出現三個」。

這種侵權行為在 NFT 市場並不鮮見。Twitter 帳戶@NFT thefts 專注於記錄 NFT/加密領域中的抄襲、欺詐和其他問題,許多藝術家的證據收集在這里。

去年 12 月,曾為 DC Comics 等公司工作的漫畫家 Liam Sharp,對自己的作品被盜取製作 NFT 深惡痛絕,決定關閉他在大型線上藝術社群 DeviantArt 上的畫廊。

在此事發生的幾個月前,DeviantArt 發佈了一個 NFT 盜竊 AI 系統,該系統能夠檢測何時在 NFT 市場上發現該網站的藝術品。但這不是解決Internet藝術盜竊的完美方案,因為它只能提醒藝術家「盜竊發生了,或許可以做點什麼」。

擁有 15 萬使用者的 Cent 在 NFT 平台中算是「小巫」。無獨有偶,最大的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在今年 1 月報告,平台上 80% 免費鑄造的 NFT 是「侵權作品和騙局」。

根據 the verge 的報導,這並非偶然。OpenSea 允許使用「惰性鑄幣」創建 NFT,使用者可以在不將 NFT 寫入區塊鏈的情況下列出待售的 NFT,也可以在 NFT 出售之前不支付費用,這使得詐騙者可以列出儘可能多的侵權物品,期待抓住一個不知道被盜的「傻瓜」。

OpeaSea 曾嘗試限制使用者可以免費鑄造的 NFT 數量,但遭遇了大量反對意見。

在推翻這一決定後,該公司表示正在研究其他解決方案。事實上,藝術家和攝影師們早已指出,OpenSea 在解決剽竊問題方面做得還不夠,特別是平台存在竊取藝術家個人資料和藝術品的機器人,但投訴過程過於繁瑣和緩慢。

另一個主要的 NFT 市場 Rarible 推出了人工審核系統,鼓勵賣家和創作者連結他們的社群媒體帳戶,並防止未經驗證的賣家的 NFT 出現在搜尋中。

雖然 NFT 領域充斥著對「數位所有權」的嘲笑聲,但它被認為能幫助藝術家解決「如何將數位藝術品貨幣化」的問題,他們可以從 NFT 中獲得更多收入,因為每次 NFT 在首次出售後易手時,他們都可以獲得版稅。

只是,無意於 NFT 的藝術家被侵權的現象實在太多,似乎走向了理想狀況的反面。也有一些人認為,「在 NFT 行業,騙子已經過度飽和,並且經常鼓勵低品質的病毒式藝術」。

Cameron Hejazi 認為 NFT 的侵權是 Web3 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在不久的未來,Cent 可能會引入「集中控制」以促進其市場的重新開放,然後該公司再探索更「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連 Cameron Hejazi 這個從業者都承認,「NFT 市場中很多只是金錢追逐金錢」。略為諷刺的是,雖然他關閉了大多數交易,但專用於銷售推文 NFT 的部分仍然活躍。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