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底層概念是什麼?除了很貴的網路圖片,還有哪些應用與創新玩法?
]
文:林智瑄(目前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三年級,同時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重點關注於新興資訊科技與金融領域的結合,如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財經領域的國際情勢、創新商業模式等議題)
回顧「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NFT)發展史,最早可回溯至2015年以太坊(Ethereum),也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最初推出時所提出的新概念,至此奠定NFT基礎。
在此之後,被公認為全球加密藝術品的起源推動者——CryptoPunks也以以太坊為基礎,隨機生成數個各有不同外表的角色,此一特性,類似NFT的非同質化,在公開的以太坊區塊鏈存儲合約裡,列出每件作品的正式所有權(只有一位用戶能正式擁有唯一的CryptoPunk)也被視為NFT所開展出來的商業模式。
除了CryptoPunks之外,CryptoKitties也提出NFT第一個主流化項目,允許用戶繁殖虛擬小貓,而每隻小貓都帶有不同特徵,小貓就是可交易的NFT,開發團隊也推出荷蘭拍賣合約,並且成為NFT主要價格發現機制。2018年初,NFT也進入了建設階段,此時數位藝術被證明適合使用非同質化貨幣,並且產生許多數碼藝術平台,供藝術家、投資者發布和發現數位藝術的空間。
資料來源:上述機構 | 作者製作提供
藉由Ethereum、MIT等重要機構與平台的定義可以發現,NFT最為核心的定義為-區塊鏈的「數位分類賬上的數據單元」,若進一步擴展到應用層面的定義,狹義上,NFT被認知為是具有「不可互換特性的加密貨幣」,廣義上,則可以被認知為是可以用來表示獨特物品「擁有權的代幣」。於不同應用,也可能產生定義交錯的情況。
NFT商業化創新應用情境與模式塑造
場景1:NFT交易平台上數位藝術品的買賣
應用情境:將作品數位化後,依作品類別,放置在適合的NFT交易平台買賣,買賣前需取得NFT交易平台的帳號,將帳號與個人加密錢包連結,完成後才可將數位化作品鑄造(mint)成NFT,並正式開始販售,買家則可在平台上購買作品。
商業模式:鑄造過程之中,創作者需要支付將NFT放到區塊鏈上的「手續費」(礦工費),依交易平台的不同,有些可由賣家先設定交易底價;至於買家,在多數交易平台,需利用出價的方式來購買NFT,但,有些NFT會以固定售價的方式交易。
買家購買後,虛擬交易貨幣(以太幣)就會進入到買家對應的加密錢包,而買家當在購買時也需負擔手續費;購買後買家可獲得此作品交易的智能合約所形成之數位資產的所有權,但作者仍擁有作品的著作權,且買家通常不會擁有作品的所有權,未來若作品升值,NFT持有者便可藉轉賣來獲利。
應用情境主要問題與挑戰:第一,價值評估主觀——藝術品的好壞因人而異,其價值的評估主觀性較高,間接造成流動性問題,而且藝術品單價過高,導致交易參與人減少,造成流動困難;第二,基礎建設不足——就技術層面來看,NFT的發展已趨於成熟,但就商業層面來說其基礎建設上的發展還未達到商業化的需求,加上參與NFT交易市場成本過高,小型買家無法積極參與市場,導致市場規模無法快速發展。
場景2:NFT遊戲,以區塊鏈寵物飼養「CryptoKitties」為例
應用情境:通過以太坊區塊鏈購買、養育虛擬寵物,寵物的毛色、表情等屬性由網站隨機搭配,因此每隻寵物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飼主可以將寵物與其他寵物配種,所生育出的後代會各從兩者身上提取屬性,搭配出全新的寵物;每隻寵物都是以太坊區塊鏈平台上的代碼,屬性則對應到了代碼的不同,寵物則是代碼的形象化。
商業模式:虛擬寵物可在網站上用以太坊區塊鏈的虛擬貨幣(以太幣)來購買,購買一隻寵物,等同於在區塊鏈上宣示對這隻寵物的所有權,所有人都會看到並認可這項所有權紀錄;如同NFT,虛擬寵物也可進行買賣,當寵物的屬性越稀有,價值則越高;主要的三項操作(購買、配種、賣出)都與虛擬貨幣(以太幣)有關,因此,都需收取手續費。
應用情境主要問題與挑戰:第一,時效性問題——玩法的三項操作(購買、配種、賣出)都與智能合約有關,除手續費外,交易者還需要等待區塊鏈來處理交易合約,當使用者過多、交易量大時,會發生堵塞問題,長從幾十分鐘至一天都有可能;第二,所有和區塊鏈接觸的操作,都需支付額外手續費,購買已需支付一定的價格,額外手續費也造成很多買家抱持著觀望的態度。
場景3:區塊鏈遊戲,以「Decentraland」為例
應用情境:以以太坊為基礎構建的虛擬世界,玩家須先建立人物角色,並利用角色在虛擬世界中穿梭、社交互動等,玩家可購買土地並為土地取名、建造房地產,同時玩家可自由地參與其中的遊戲,像是賭場、足球遊戲等,贏得遊戲的玩家可得到相對報酬的代幣。
玩家也可在虛擬世界中探險尋找寶物,遊戲世界中所有的虛擬物品都採NFT機制,每項物品都擁有專屬合約,簡單來說,玩家所擁有的土地、房地產、裝備等物品,完全歸屬於玩家。
商業模式:虛擬世界中交易幣別為「$MANA」,玩家進入遊戲前需建立智能錢包,遊戲中的買賣交易、賭場遊戲等,皆透過MANA支付;玩家擁有在虛擬世界中所持有之配備的所有權,可自由與他人交易,部分玩家會藉創造特殊配備與他人交易來獲利,穿戴特殊的裝備可使玩家在遊戲時贏得獎勵;同NFT交易流程,所有虛擬世界之中的交易都需支付額外手續費。
NFT在紅什麼?他曝超賺內幕「盲盒轉賣狂賺23倍」後悔:早知道不打開
]
在元宇宙的世界中,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可以以某種數位檔案的形式存在,如畫作、音訊、影片、遊戲等等獨特的數位物品。就有一名網友表示第一次接觸NFT,在搶盲盒活動中搶到一個,卻因為太醜而馬上重新上架,沒想到在幾分鐘內就被人以8倍價格搶走,隨後才發現尚未打開的盲盒甚至可以賣到23倍的價格,讓原PO後悔莫及。貼文一出,掀起網友熱議。
▲ 最近幾個月網路上掀起了NFT熱潮,甚至很多人一夜爆富。(圖/翻攝自 Dcard)
原PO在Dcard以「NFT到底是在紅三小」為題發文,直言因為經常聽到NFT很賺錢,還有人一夜爆富,不少藝人和網紅也紛紛發行NFT,於是決定跟風一波。原PO指出,之前只有接觸過虛擬貨幣,而上個月看到某加密幣的交易所推出了NFT平台,還有限量1000多個搶盲盒活動,一盒售價大約30塊美金(約新台幣835元)。
▲ 原PO搶到一個限量版盲盒,一查編號還發現有別款外型一模一樣的,只是不同顏色和背景有差異。(圖/翻攝自 Dcard)
怎料,自己竟然抽到的一個「醜不啦嘰的生物」,所以決定立刻轉賣,希望把本金賺回來。幾分鐘後,這個NFT就被人以288塊美金(約新台幣8千元)買走,讓原PO驚呼「什麼都沒做,就有8倍的報酬率欸!」 更令人詫異的是,當晚有人成功將還未打開的盲盒賣出,賺了700塊美金(約新台幣19504元),讓原PO心痛直呼「早知道不打開」。對此,原PO也忍不住納悶,為何會有人願意花錢買下這個NFT?
▲ 有人以0.09以太幣買下原PO的NFT,當時一顆以太幣大約3200美金(約新台幣8.9萬元)。(圖/翻攝自 Dcard)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因為會買NFT的人都相信之後會以更高的價錢轉手,所以才會買」、「一群人炒出來,最後收割一堆韭菜,講得多高深,根本投機份子在玩的」、「NFT就是靠集體共識,一堆網紅、網路在宣傳,讓你認同NFT覺得有價值」、「一堆玩NFT的朋友都散發一股優越感」、「感覺過個幾年就不紅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人賺錢就會有人賠錢」。
更多eNews報導
30歲還在打工很糟嗎?過來人曝2優勢:台灣正職真的很可憐
網辦「全聯漫威醜公仔大賽」第一名黑寡婦 笑翻網友:根本隱藏版
美而快打造NFT網紅孵化器 延伸虛擬網紅商機
]
電商業者美而快 (5321-TW) 今 (22) 日宣布,旗下子公司禾東國際將以 White Labs NFT 平台與 33 隻無聊猿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擁有者簽約取得 IP 授權,獨家發售 3D 立體公仔、時尚服飾等限量實體商品,並首創對無聊猿公仔發行專屬的 NFT。
美而快董事長廖承豪指出,透過投資禾東國際,以 White Labs 新品牌進軍 NFT 領域,等於把實體網紅的操作經驗延伸到虛擬網紅,是再次內部創新。
廖承豪強調,無聊猿僅是第一個 NFT 項目,未來還會鎖定國內外高人氣 NFT 項目,以同樣類似模式繼續孵化不同 NFT 網紅,並針對二創實體商品再發售專屬 NFT,讓實體商品擁有者也能回到虛擬世界交易。
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進一步說明,NFT 在全球掀起熱潮,但大部分只能在虛擬市場交易,型男潮女們想要擁有一隻無聊猿只能用以太幣購買,進入門檻高,此次美而快注意到市場機會,成為國內第一家將 NFT 數位藝術實體化、規模化的公司。
王志仁也解釋,合作是以 IP 授權而非買斷的方式,原本的無聊猿 NFT 擁有者無須割愛出售,即可獲得衍生商品的分潤,而未來消費者除了可以在 White Labs NFT 平台官網上購買實體商品,也能在全球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上進行交易。
無聊猿 (BAYC,The Bored Ape Yacht Club) 有 NFT 界超級網紅之稱,一隻單價最低從 94 顆以太幣起跳 (約新台幣 700 萬元),據 OpenSea 交易平台顯示,這次美而快簽下的 33 隻無聊猿,總市值超過 2.3 億元。
由於台灣本土饒舌天團玖壹壹團長春風,本身也是 NFT 玩家與無聊猿的收藏者,看上美而快的網紅品牌電商操作能力,成為第一位授權合作者。
【500談】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吳柏蒼╳李君慈╳彭冠傑:作品有價,喜歡再買
]
【500談】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吳柏蒼╳李君慈╳彭冠傑:作品有價,喜歡再買
2022-02-17 22:45 沈佩臻
500談系列講座以「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為主題,邀請彭冠傑(左一)、李君慈(左二)、吳柏蒼(右二)從自身經驗分享NFT觀察、應用與心態準備。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2021年元宇宙、NFT 在台灣徹底發熱,各產業積極切入交易市場,社群平台看起來鬧哄哄,多數人可能一知半解;買下NFT是為了收藏,還是一心想要發大財?在NFT世界初出茅廬的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500談 系列講座以「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為主題,邀請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 、平面設計師及LADYBUG創辦人李君慈 、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彭冠傑 ,三位除了是品牌主理人,也是投注熱情的音樂人與設計師,從自身經驗分享NFT觀察、應用、有意思的NFT項目與心態準備,講座於今晚在不只是圖書館登場。本文摘錄部分講座對談內容。
一開始如何接觸NFT?在台灣有哪些發展與應用?
彭冠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NFT,但還不了解怎麼開始進行。我開始接觸是在去年初看到「寶博士」在社群上分享區塊鏈知識,進而想了解比特幣如何被交易,接著下載App研究。當時看到藝術家Beeple憑著一幅作品在佳士得拍到六千多萬美金。
我當時很好奇:「為什麼同樣是以數位執行創作的人可以拍到這樣的價格?」因此一頭栽入。其實我觀望超級久,抱持著好玩的心情,而不是賺多少錢、回多少本,真正收藏第一件作品是去年9月,買下朋友的作品,12月再買村上隆和RTFK合作的作品。
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彭冠傑。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吳柏蒼:我們一直想讓NFT更親民地帶入生活中。我自己有比較深的玩法,但是大家或許對虛擬貨幣、NFT還是有點疑惑。OurSong就是希望透過手機介面,讓人輕鬆進入、打造、收藏與交易,跟播放Youtube一樣簡單,像師園鹽酥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打破我們想像的範疇,不只有插畫、音樂、3D或藝術品。
不管是抱持著投資、支持創作者,還是收藏喜歡的內容,都很值得試試看。隨著創意爆發,品牌都開始想打造NFT,更深一層則是把戰線拉長,成為經營社群VIP的模式。
李君慈:身邊接觸NFT項目的人年紀都很小,他們一開始根本沒想過發大財,單純只想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後來話題竄起來,後續接觸的人也許或多或少都有想賺錢的念頭,即便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都是很好的哦!這樣你才會開始去接觸。任何投資者第一個念頭都會覺得「試試看也許有機會」,這是第一步,當你真的跨進去之後,會發現NFT不是一次性的項目,後續呈現是很重要的事,值得去思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還是單純只換了頭像而已?
平面設計師及LADYBUG創辦人李君慈。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彭冠傑:把獲利當第一個動機沒有不好,不要怕談到錢。有了動機之後,會有超多方法。第一步是開始Google幣圈,也就是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投資前自己做好研究)。區塊鏈是超大命題NFT只是被拉出來的顯學和玩法,透過幾個關鍵字去搜尋,下載App之後都有基本使用教學,會使用後接下來才是關鍵:「理解自己喜歡什麼」。
幣圈有一個詞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像師園鹹酥雞NFT出現,因為它並不是傳統會出現的項目,就可能會產生這個情緒。所以要先知道喜不喜歡它帶來的意義、賦能、涉及的KOL與背後團隊,再投資下去。後來發現,有一些判斷基準和股票有一點點像,但股票是研究它的過往,NFT則要評判它的未來。
500輯issue 49即以「新型態藝術,NFT浪潮」為主題。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給創作者和買家的建議
吳柏蒼:我是做音樂的人,經歷過唱片可以賣的最後一年,2000年。親眼看見音樂的單價消失了,以前一首歌40元、50元,甚至100元都沒問題,後來沒人買CD,賈伯斯發明了iPod,串流音樂一個月只要149元,身為音樂人其實很難接受。
NFT可以重新找回內容的單價,而且不只是音樂內容。所有數位內容在這個年代好像都沒有價值,被大品牌不斷灌輸這樣的觀念:「你自己沒辦法賣,要不要來我的平台?才會有流量。」內容的價格、拆分營收都是品牌,創作者沒辦法含扣。
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NFT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對喜歡的數位內容定價,而不是讓平台告訴你一個點擊多少錢。在OurSong上面,我都會鼓勵他們透過創作謀生,而不是為業主打工。上面已經有幾位藝術家這麼做,例如PeggyKUO透過每日不斷創作,累積很多粉絲,每個月透過創作可以穩定擁有5000至8000元美金的收入;如果是為業主做案子,也可能有豐沛收入,但其實不太容易。對創作者而言,持續創作和經營粉絲,才是做NFT這件事的本質
給買家只有一個建議:DYOR,喜歡再買,這樣就算跌得跟狗屎一樣,你也開心。
圖/沈昱嘉攝影 facebook
講者資訊
吳柏蒼
OurSong 共同創辦人,長期投身數位音樂以及區塊鏈 / NFT 平台開發,2008 年創辦台灣最大獨立音樂商店 iNDIEVOX、並曾任 StreetVoice 街聲資訊長,創立派歌數位發行和 Blow 吹音樂,2016 加入 KKBOX 集團共同創辦 theFARM 和 Soundscape 數位發行平台。
彭冠傑
進入 NFT 世界一年,為台灣 NFT 社群 Elysium System 早期成員(OG),持有項目包含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與 RTFKT 合作之大型 NFT 專案 CloneX以及匿名藝術家 Pak 的作品。在現實世界為 POM(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專注於品牌及視覺識別設計,並致力追求專案實務性與實驗性之平衡。
李君慈
平面設計師。設計範疇涵蓋書籍裝幀、品牌視覺規劃、影像視覺字體字幕設計、藝文展覽活動主視覺平面設計。長期關注NFT議題並於2021年開始購買虛擬貨幣。其創作作品於 foundation上架,當天將以創作者的身份分享NFT的加密藝術。
陳冠希NFT大出包 3天仍爽賺1.4億
]
▲陳冠希NFT大出包,仍賺進1.4億台幣。(圖 / 陳冠希IG)
近日非同質化代幣(NFT)正夯,連港星陳冠希也加入,推出一個售價為4500港幣(約1.6萬元台幣),先是有網友批評他的其中一款NFT的設計太過詭異,甚至稱之為「史上最恐怖NFT」,之後還爆出交易問題,讓許多心寒的粉絲拋售存貨。
▲陳冠希娶秦舒培後兩人感情穩定。(圖 / 陳冠希IG)
▲陳冠希的老婆秦舒培和女兒囡囡在客廳抽NFT。(圖 / 陳冠希IG)
陳冠希製作8888個NFT,15日正式上線販售,其中「6眼異型」版本,雖然有部分網友認為太恐怖,「很恐怖」、「真不符合我的審美」但也有鐵粉瘋狂搶買收集,單價為1.6萬元,甚至有人以10倍價格轉賣成功,但售出過程出包,有人付款後15小時仍收不到商品(一般最多只花30分鐘)、付一次交易金額卻收到多於1個NFT,不過這次NFT讓陳冠希3天就賺進4000萬港幣(約1.4億元台幣)。
▲陳冠希的NFT都以同一張頭像去做改變。(圖 / 陳冠希IG)
▲陳冠希有私人泳池。(圖 / 陳冠希IG)
事實上,NFT是一種新型態數位資產(非同質化代幣),不像一般實體的錢幣可以被複製取代,買NFT的人不是買作品,而是買下所有權,一般多是用在藝術品或是音樂上。而陳冠希2016年在美國洛杉磯買了一棟百坪豪宅給妻女,豪宅內不只有私人SPA,還有游泳池,如今短短3天就賺進上億台幣,奢華又享受的生活著實讓人羨慕。(編輯:薛羽彤)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投資人,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將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蕾菈穿透視薄紗搭高鐵 羞曝「根本等於沒穿」
認愛了?許藍方文字隔空放閃 讚王少偉「魅力不可擋」
許雅鈞比不上!他夜店開800萬香檳 叫罵大S前夫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