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旺颱風最快今生成 3500公尺高山未來一周可望降雪
菲律賓西方海面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天增強為颱風「科羅旺」,中央氣象局表示,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中南部雲量增多,若系統發展更強更完整,中南部降雨機率將增多,若氣溫、水氣搭配得當,未來一周35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可能性。
氣象局表示,明天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南方雲系北移,除了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持續有降雨情形,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也有下雨機會,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請多加留意;北台灣低溫15度左右,其他地區16至18度,高溫在北台灣僅16至19度,感受上較濕涼,其他地區由於雲量較多,約21至23度。
氣象局預報員陳建安說,22日、23日東北季風稍微減弱,但水氣沒有減少太多,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仍有小範圍降雨,雨勢稍微緩和,氣溫回升有限,中部以北、東北部地區低溫仍只有17度、18度,整體偏涼。
下一波東北季風落在24日、25日,陳建安說,這波東北季風強度跟現在這波類似,中部以北、東北部地區低溫15度、16度,沿海空曠地區更低溫,只有13度、14度,南部、花東地區約18度左右,26日又再減弱。
針對菲律賓西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陳建安說,預計今天有機會發展成「科羅旺」颱風,具體時間點仍不確定,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會帶來中層水氣,中南部雲量會增多,如果發展較強、較完整,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也會變大。冷空氣、水氣若搭配得宜,未來一周35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可能性。
颱風科羅旺最快今生成!4縣市大雨 清晨11.8℃再創入冬新低溫
台灣今(20)日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最低溫出現在苗栗公館僅11.8℃,再創今年入冬新低溫,氣象局也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與宜蘭縣發布大雨特報,另位於菲律賓西方海面的熱帶低壓最快今成颱「科羅旺」,明全台都有降雨機率,且高山(3500米以上)水氣足、氣溫夠低,有機會降下入冬初雪。
位於菲律賓西方海面的熱帶低壓最快今成颱「科羅旺」,明全台都有降雨機率。(圖片來源:氣象局,下同)
氣象局表示今基隆北海岸、宜蘭與大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中部山區與南部晚間也有降雨機率,溫度方面,清晨各地低溫約15至18℃,白天高溫北台約16至18℃、中南部約23至26℃,花東約22至23℃,明水氣更多,除北部與東部有雨外,中南部雨勢也會較明顯,其中,基隆北海岸、宜蘭與大台北山區仍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率,周二、三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稍回升,迎風面雨勢減緩,中南部多雲到晴,周四、五東北季風再增強、水氣增多,北部與東部有短暫雨,周六東北季風再度減弱、氣溫稍回升。
氣象局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與宜蘭縣發布大雨特報。
至於熱帶低壓,氣象局表示今有成颱機率,先偏西北移動後再往西,外圍中層水氣這2天將間接影響台灣,又以明日為主,全台都有下雨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則表示明晨起由南而北皆有降雨機率,高山(3500米以上)水氣足、氣溫夠低,有機會降下入冬初雪。
全台與外島地區今日天氣和氣溫預測。
👉冷冬來襲!多款電暖器、電熱毯下殺這裡挑
👉溫暖毛小孩的冬天!做公益認捐寵物飼料用品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來台旅客驟減千萬 估損失逾3700億
跨年倒數 高雄24日起表演 台東搭舞台
藍皮火車停駛倒數 掀起搶搭熱
社區、學校、家園 家扶70年 認養更全面
拿特休換錢 他「多領7萬塊」嗨炸
相關新聞影音
科羅旺颱風最快今生成 路徑曝光!3地區豪雨 - 生活
氣象局表示,菲律賓西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天增強為颱風「科羅旺」,往西北西進入南海,其中高層雲系北上台灣,中南部、中部山區入夜後降雨機率提高,明全台變天有雨,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大臺北山區豪雨,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明天高山水氣足、氣溫低,有飄「入冬初雪」機率。
氣象局表示,今年第23號颱風「科羅旺」最快今天下午生成,先偏西北移動,之後再往西,對台無直接影響,但受其外圍中高層水氣與東北季風影響,今天北部、東部濕涼有雨,入夜後中南雲量增,南部、中部山區有降雨機率,溫度方面,北臺灣15至16度,其他地區16至22度。
吳德榮指出,熱低壓或颱風的外圍中層水氣向台灣輸送,明(20日)晨起西半部由南而北皆有降雨機率;3500公尺以上高山水氣足、氣溫夠低,有飄入冬初雪的機率。
氣象局表示,明(21日)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南方颱風水氣北移,全台都有下雨機會,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大臺北山區大雨或豪雨,北臺灣濕涼15度左右,其他地區16至18度。
周二、三(22日、23日)東北季風稍減弱,各地氣溫稍回升,周四(24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周五(25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再轉涼,水氣較少,周四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降雨,周五僅剩東半部地區有零星降雨,其地地區多雲到晴,周六(26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回升,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降雨。下周一、二(28、29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北部、東北部天氣再轉涼。
(中時新聞網)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