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專案」下午正式出爐 3新制前後差異一次掌握
國際秋冬疫情蠢動,我11月以來境外移入個案已累積52例,指揮中心終於要在今天下午正式公布「秋冬專案」,重點在於加嚴邊境管理,國人入境也須檢附陰性證明、鼓勵醫院擴大採檢、八大類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如在人潮擁擠或密閉等場所不戴口罩,最重可罰1.5萬元。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0月16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中首次透露,擔憂歐美疫情再次掃回可能性高,尤其國內境外移入風險愈來愈多,大約在11月中旬將宣布秋冬防疫專案,經多次與地方及相關部門討論,決定加強邊境管理、強化新生活運動、擴大篩檢三大方向。
首先,「加強邊境管理」部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多次強調,我國經歷長達近十個月的防疫經驗,對新冠肺炎病毒特性已大致了解,居檢14天可有效防堵,暫毋須恢復全面限制外籍人士入境,指揮官長陳時中上周六透露,新制將擴大為國人入境也須檢附陰性證明。
檢附陰性證明現制為外籍人士入境時一律須檢附登機前3天內的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本國籍人士入境,及外交公務、移工、學生等原已由外交部、勞動部及教育部等部會納入專案管理對象,屬防疫風險可控者,及人道緊急協助個案或隨船入境船員等不在此限。
再者,「強化新生活運動」部分,陳時中本月7日曾說明,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但國內疫情較為和緩,即使指揮中心宣導到醫院、大眾交通運輸和娛樂場所等八大場所需戴口罩,許多民眾心態早已鬆懈,將從八類場所中挑幾個地點強制戴口罩,比照大眾運輸系統開罰。
目前針對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人潮擁擠、密閉的八類場所,雖指揮中心要求佩戴口罩,但以宣導為主,莊人祥過去多次解釋,針對這些場所,各縣市早有自己公告罰則,也都正在進行。
最後,「擴大境內篩檢」部分,國內近期檢驗數量逐漸下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本月16日表示,未來不符合旅遊史,但從事高風險行業民眾,有感冒症狀,如發燒、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可擴大採檢,醫院若達到目標值百分位,將給予獎金,藉此增加採檢數量。
現行採檢資格為,醫療院所若發現具通報定義,如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且具有國外旅遊史等流行病學條件、高度懷疑社區肺炎或符合疾病檢驗條件等可疑病例,皆可通報採檢;醫師若評估病人檢驗必要者,即使不符合通報條件仍可進行採檢。
12/1秋冬防疫專案啟動!八大場所未戴口罩罰1.5萬 還有哪些要注意?
至於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如戶外風景區、遊樂園、夜市、傳統市場等),或是於戶外進行的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使民眾在場所或活動中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時,應避免前往上述場所,以及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戴上口罩。也提醒公眾集會活動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新冠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及佩戴口罩。
圖/記者蔡若喬攝
秋冬專案下月啟動 3大防疫升級
國內疫情和緩,但全球新冠疫情嚴峻,十一月至今累積境外移入五十二例。迎戰冬季疫情,避免境外移入病例造成威脅,我十二月一日起啟動秋冬專案,預計執行三個月,所有入境者強制檢附陰性檢驗證明,八大類場所、逾五十種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同時鼓勵醫院擴大採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十二月起,不論外籍或本國籍人士,來台目的是求學、工作、外交公務等,均應檢附登機前三日內(工作日)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報告不實最高可罰十五萬元,追究偽造文書刑責。他坦言,加強邊境管制,「這是不得已的」,擔心境外移入案例壓垮醫療量能,也憂心飛航過程增加感染風險。
國人戴口罩防疫心態逐漸鬆懈,十二月一日起,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逾五十種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包括室內泳池邊、健身中心、超商、圖書館等,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最高可罰一點五萬元。
陳時中說明,上述場所內有飲食需求,保持距離或適當阻隔設備前提,可暫時取下口罩。另外,在餐聽、小吃店,甚至參加有百桌的喜宴,莊人祥表示,只要保持距離,如拉大桌距或放置隔板,即可不用戴口罩。健身房、三溫暖或室內游泳池等場所無法全程戴口罩,可加大社交距離或人數管制等配套。
至於鼓勵醫院擴大檢驗,達標擬予以獎勵。國內近期每日採檢件數過低,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粗估較三月足足少了一半以上,他強調「怕漏就要能多篩」,尤其擔心入境者居家檢疫期間未確診,進入社區後造成傳播。
昨天國內新增二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是印尼籍女性移工及自美返台的本國籍男性。
回到上一頁